說出「正念」和「高效能」這兩個詞很容易,要將之實踐卻很難。一旦開始專注于行動,你就會發現——你比想象中更容易被干擾。
8天長假不知不覺就過完了,大家也已重歸工作崗位,可你的工作專注力真的按時“到崗”了嗎?“節后綜合征”固然影響你的發揮,但你不妨試想一下,如果現在讓你遠離手機電腦,放下一切與外界聯系的媒介,只是靜靜的待一天,你會怎樣?
這個紛亂的世界,給了我們太多的干擾。
P(表現) = p(潛能)— i (干擾)
看到這個圖,是不是現在的你?
我們總是信心滿滿抱著書本,準備與書中的文字來一場邂逅,來一場思想的碰撞,總想著自己一直在奮斗的路上。
可惜,我們總被各種信息占領著專注力。
郵件,信息,微博,朋友圈,全部關閉,就10秒鐘,試一下,你會有什么感覺?
是不是渾身難受,煎熬如熱鍋的螞蟻?
十多年以來,即時娛樂讓我們的精神嚴重貧瘠,10秒的無聊都會覺得是一種折磨。
我們甚至都不用動腦子選擇什么,只要游走在一個個社交平臺上,就像一個餓鬼永遠不知道饑飽,let’s kill time together.
How sad.
還記得我們的小時候嗎?
我們可以花一個小時,聽雨打風吹落花流水;
我們可以花一整個下午,蹲在樹蔭下看螞蟻搬家;
我們可以花一整天,把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全神貫注興致勃勃一口氣讀完。
這已經是多么遙遠的事情了,是吧?
專注力曾經是讓我們尋找黃金屋、顏如玉、千鐘粟的鑰匙,而現在呢,網絡悄無聲息的帶走了它,換了一袋鴉片放在我們手中,我們還甘之如飴。我們的生命就這樣從指縫中一點點逃走,而我們卻無動于衷。在現代新媒體環境下,信息多渠道、多方面的匯入讓其呈現碎片化,不聚焦、不專業、沒營養的信息導致我們很難集中專注力,而專注又是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創業者們更需要的品質,我們如何在大量信息涌入的情況下保持更佳的專注力呢?
第①,需要學會主導信息的分類。一般來說,接受信息的時候有幾類信息我是會比較關注的。
第①類是世界和正在發生的大事。因為充分了解世界和的發展動向,你才能夠明確個體和團隊前行的方向。
第二類是深度分析性的文章。這類文章有很多,也有些表面上看起來很有深度,其實沒有什么內容的。這就需要你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,以便分清有用和無用的文章。
第三類是朋友交流中的有效信息。比如說,我的手機中有很多群,但大部分情況下我只是潛水。但是有些群里討論的重要內容,我會積極的去討論和吸納。因此,對于信息的分類,能夠保證我們從龐雜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,而不是被信息淹沒。
第二,要時刻保持專注。在大量的垃圾信息不斷涌入的情況下,我們如何能夠專注來做自己的事情至關重要。毫無疑問,專注能力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備素質之一。
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,在信息不暢通的時代,會出現更多知識結構非常完備的人,他們的知識獲取量巨大,都是百科全書式的人物,比如亞里士多德、柏拉圖、達芬奇、歌德、莎士比亞等。在中國,我們也可以找到很多這樣的人物,如民國時期的陳寅恪、傅斯年、胡適、梁啟超等,他們不僅知識結構豐富,而且維度也很深。他們是如何達到這樣的境界?我認為,因為他們處在一個信息量相對少而精的時代,所以他們不得不把能夠汲取到的知識信息和智慧進行深度消化。
這就像在清末教會時期,中國人學習英語,能做的事情就是把圣經徹底學懂。雖然圣經表面上只涉及到一些看似很古老的東西,但實際上將圣經學透徹的過程,就是為未來的文化發展能力奠定重大的基礎的過程。
舉個簡單例子,在中國古代,知識分子能在18歲以前把四書五經全部背完。如果一輩子只背四書五經,那么你只會是個書呆子。可當你背熟了四書五經,再接觸大量的中國文化、文學知識以及世界知識,你就很容易以四書五經為脈絡,來擴展你的知識結構。這就是陳寅恪、傅斯年、胡適、梁啟超、梁實秋等這樣的人能夠把現代知識和古文知識融會貫通,寫出驚天動地文章的重要原因。
現在學英語有無數的學習方法,我們會認為通過圣經來學英語似乎不是更好的方法。但是在解放前,中國人背會圣經以后,不但能解決英語學習的問題,還能改善對西方文化的理解。因為西方文化的基礎主要來自于圣經和古希臘羅馬的神話故事。當把它們背得滾瓜爛熟,孩子們實際上相當于在研究整個西方文化歷史,基本功會非常好。一個人的基本功通常是來自于小時候打下的基礎,也就意味著把四書五經、圣經、古希臘和古羅馬神話故事背熟,能用一輩子。所以如果在小時候能夠專注地學習某些東西,并把它鉆研透徹,對人的一輩子會有著巨大的幫助。
現在的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,也會面對各種分散注意力的事情,比如游戲、電腦、各種各樣的玩具、難以數計的圖書等。我們發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充斥著大量信息,他們看似什么都懂,但是卻沒有研究、深入探索和真正的創新能力。這都是因為我們本應從小培養的專注能力,變成了一種膚淺的、抓取各式信息的分散性能力,而這種分散能力實際上不能給人帶來創造力。
作為成年人,個人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培養我們的專注力:
第①,要發揚自律精神。我們既然已經明確了專注力的重要性,就應該每天拿出一定的時間來專注于做某件事情。比如說每天拿出幾個小時來專注地背四書五經、唐詩宋詞等。要做到完全領會,更后讓它們變成你的思想、語言和情懷的一部分。但是我認為,如果真的讀熟,甚至能背出某些篇章,我的寫作能力和漢語使用能力必定會有一個巨大的提升。這需要專注才能做成,需要我下定決心,每天花費一定時間來認真閱讀。
第二,堅持深入閱讀和研究。當我們深入研究某一學科或者某本有價值的書籍時,深刻的體會和淺薄的閱讀是完全不一樣的。深入研究會讓你不斷發現新的東西和含義,觸發你新的思想和眼光,并且讓你學到很好的閱讀和研究方法,更后能在某個領域中深入,而這種深入的能力與人的氣質密切關聯。一個總是去膚淺閱讀的人,其實不太容易擁有深刻的思想和氣質,而一個深度閱讀的人更后則會帶有大氣的感覺?!?
第三,要嚴格管理自己的時間。我們常常容易把時間分散掉,對于每天的時間沒有正常的規劃,隨心所欲做事情和社交。這樣下去很容易會被別的事情所牽絆,因此時間管理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我認為每天更好留出兩三個小時,去專注做事情。無論是專注于做一個實驗、讀一本書,還是進行某個寫作。這樣你自己能夠深入進去,探索到你不了解的東西。時間管理是一個人成功的重大要素。
第四,除卻時間管理,我們還要敢于對別人說不。大多數人脾氣比較隨和的,當別人來尋求幫助或者邀請你做事情,你都不太容易說“不”。本來不在你規劃中的某個活動,收到邀請你就去了;本來你今天晚上準備閱讀一本書籍,但是身邊同學邀請你一起打牌,你就參與其中。如此以來你會很容易失去對自己的掌控。
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面子問題,因此無法隨意說“不”,否則會被同學認為不合群。當然,這不是要求你不參加活動,而是說在你沒有完成規定的事情前,說“不”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,并且不會得罪人。
當你被邀請去打牌,你可以表明你剛好安排了別的事情,下次再去。如果你因為邀請每天都在打牌,那么你的時間就會由于你缺乏說“不”的能力而被別人花費。一旦你的時間變零碎,你就不能深入閱讀和研究,同時你也失去了自律精神。
而一個沒有自律精神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人,很難取得人生事業上真正的成功。所以專注力的培養對我們來說極其重要,希望我們所有的朋友,能夠在專注力上多下功夫。
相關資訊